概括借鉴点1
妙用衬托,起伏多姿。
解读文本
本文十分注重结构上的变化起伏,集中体现在妙用对比映衬手法。作者第一段极力描写北京气候寒冷,是用来衬托第二段满井风光的,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用城内的“冻风”“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那种“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
运用方向和可能性
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衬托的方法使文章起伏多姿。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借助环境及构成环境的各种事物的特点来象征人物的品质和形象,可以从正面以正衬正,也可以从反面以反衬正,突出人物或景物的特点。如:俄国作家高尔基在《海燕》中多次运用衬托手法,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用乌云、狂风、雷声、闪电疯狂肆虐,从侧面烘托海燕的英勇无畏,使海燕的形象极具感染力。
概括借鉴点2
利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
解读文本
作者写景,不堆砌辞藻,不铺陈夸张,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如:作者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寥寥数语便写出了水的明净清澈;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八个字,就道出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柳枝随风轻舞的动态之美;写麦田,用“浅鬣寸许”四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文字极为简练,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运用方向和可能性
白描的手法可以用在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特征明显,韵味无穷;写人,特点鲜明,如见其形。如:
路旁树枝间支离破碎的天空,就像名师笔下的水墨画一般,一片混沌,谁也分不清楚哪儿是树,哪儿是云,哪儿是天……平素最喜欢唱歌的虫子,停止了歌声,在树上一动也不动。那些鸟雀也不再歌唱,立在枝头,它们抑或缩成一团,只露出一个脑袋;抑或清理羽毛;有时,寂寞了,便扑棱棱拍打着翅膀,飞到另一个枝头上,张望一会儿,尔后,继续清理羽毛。
这是山东青岛市某中学生写的《山村风景画》中的一段。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白描手法,写出了天空在夕阳下显得“混沌”,而虫子“一动也不动”,仿佛与树融为一体,鸟雀或“立”,或“缩”,或“飞”,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动物的形态,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附《山村风景画》原文:
山村风景画
黄昏,总是美得那样的纯粹、那样的宁静,像正当豆蔻年华的姑娘的那一对泛着涟漪的眸子,明澈空灵。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泻下来,勾勒出山村的妩媚娇丽。路旁树枝间支离破碎的天空,就像名师笔下的水墨画一般,一片混沌,谁也分不清楚哪儿是树,哪儿是云,哪儿是天……平素最喜欢唱歌的虫子,停止了歌声,在树上一动也不动。那些鸟雀也不再歌唱,立在枝头,它们抑或缩成一团,只露出一个脑袋;抑或清理羽毛;有时,寂寞了,便扑棱棱拍打着翅膀,飞到另一个枝头上,张望一会儿,尔后,继续清理羽毛。
村落之中,炊烟袅袅,好似笼着轻纱的梦。梦了,又醒了,徒留得一地的叹息和满脑子破碎的回忆,任由它们像云雾一般弥漫,弥漫,弥漫……余晖中的村落,仿佛一位刚要出嫁的新娘一般,笼着一层红色的凤衣,羞答答地低着头,脸上,还升起两朵红霞。
隐僻的小巷深处,一头老黄牛,摇着尾巴,耷拉着脑袋,一摇一摆地走了回来,一群羊踏着舞步,哼着小曲走过,好不快活!一位老翁焦急地等在柴扉之外,时而向山间那一条幽深的小径张望,时而在门前来回踱步。岁月爬上了老人那黝黑的脸庞,用一双灵巧的手在老人脸上刻下一丝丝年轮,像水波一般荡漾开去,流进了历史之中,被淡忘,被遗弃。时间爬上了老人的肩头,用那一双神奇的手染白了老人的发丝。那一头银丝,在余晖中闪动着沧桑的故事。陪伴老人的,只有他那一根粗糙的、干枯的竹杖。竹杖再也没有光彩了,剩下的,只有弯曲的脊梁了。老人关心的,只是那牧童的笛声何时可以响起。 麦苗在风中摇曳,绽放出美丽与生机。风,拂过,桑叶已经很少了,剩下的,只有残枝败叶…… 徜徉在自然山水之中,漫步于田间小道之上,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让人不得不高呼“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夕阳下的田家勾勒出的,是恬淡,是闲适,是失意,抑或只是一种如海上仙山一般遥不可及的梦幻?梦?千古多少文人墨客在夕阳那一抹淡淡的余晖中,醉了,睡了,梦了,醒了,又碎了……幻!就让这一切,全都化作漫天萧瑟的雨,去灌溉那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山水田园之中全透着淡淡的禅味,一切都静了?静了!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