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8日讯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指挥家于海建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高校建设标准》中,像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一样,对普通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建设专门的文化艺术场馆提出明确要求。
于海委员说,目前,我国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改善,高校都建设了较高水准的体育场馆。相比之下,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建设标准》没有专门就文化艺术场馆建设提出要求,高校文化艺术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高校现有的艺术场馆主要是用于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小型的音乐厅和剧场,只能满足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教育教学需要,且场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广大非艺术类专业普通学生的需求。
据调查,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10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和演出团体反馈的一个最为集中的问题,就是高校没有相应的艺术场馆,或已有的场馆条件不够,很多送进校园的剧目无法在高校演出,不能满足广大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于海委员建议,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高校建设指标。目前,就文化艺术场馆方面来说,国家及地方各方面对高校建设的发展预测相关指标较为缺失,对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设置也并未涉及高校文化艺术场馆建设的评估。应该加大建设经费投入,缓解场馆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于海委员说,一直以来,文化艺术类场馆的建设主要依赖高校规划方案,而场馆的建设因专业要求高,建设费用占用学校财政比重较大,往往启动较缓慢,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甚至日渐被搁置。目前有的几所场馆建设条件好的大学,基本依靠社会捐赠,很难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
“增加对高校文化艺术场馆的运行支持,否则,即使建得起也用不起、养不起。”于海委员说,剧场和展览馆都是高成本运行的场馆资源,包括设备维修维护、物业能源消耗、项目的引进,运行团队的人工等。目前社会商业场馆有国家、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补贴,尤其是对低票价的演出补贴。大学场馆承担着学生美育的使命,其重要的价值不在于商业运行,而是公共艺术教育。
据于海的调查发现,现有几所文化场馆的运行情况反映:大学校园观众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100元以下票价占总数量的40-60%,突出公益性和教育意义,票房收入低,但因为大学场馆是非商业运行场馆,得不到文化部门的低票价补贴,而且对场地租用(演出的基本合作方式)除营业税外加收房产税,更是加重了运行压力。于海委员建议,应申请对大学场馆运行免收房产税(体育场馆已免收),并将低票价(100以下)的高水平专业演出纳入文化部、教育部低票价补贴政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赵秀红 刘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