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92.1%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03万间,86.7%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62.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851万台和1183万台,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全体学生和教师数量的42.2%、57.4%。“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三通两平台”快速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现雏形,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渐成常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信息化路子。
2017年底,《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新时代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推动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重点破解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未来教育是更加开放、适合和平等的
数字教育资源是各级平台通过学习空间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学习内容、学习工具、软件及在线服务应用系统等。它作为空间服务的主要内容,要逐步形成“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用户自主选择”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新局面。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标准规范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资源和服务的总称,是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载体,主要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形式提供资源服务并支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国教育信息化近年来的实践带来了教育形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乃至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不断变革,也为解决当下中国教育面临的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仍然存在着平台重复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服务责任不清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障碍。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用促教学”。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通两平台”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教育部有关部门了解到,与5年前相比,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指标普遍实现了翻倍增长。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数字资源已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从以上传下载方式应用为主,走向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主要载体的整合、交流、共享。
与此同时,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3个省级平台和35个有条件的市平台实现了初步用户互认,汇聚了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和职业教育部分专业的数字资源1400多万条,依托国家平台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近两年来参与教师超过1400万人次,累计晒课1300多万堂。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一个项目,就基本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6万多个边远地区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让400多万个教学点的孩子初步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网络学习空间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支撑,是实现资源公共服务的主要渠道。《意见》指出,各级平台要根据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实现对线上线下教学各环节的有力支撑,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效开展个性化培养。在支撑新型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网络教研、家校互动、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等功能。
此外,《意见》指出,在整合、协同的基础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充分应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已有的学籍、教师等数据,实现师生网络学习空间的“无须注册即开通”和“一人一空间”。
破解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难题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是全国各级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无序现象明显,互联互通还不够深入,区域之间尚未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优质资源难以充分共享。二是‘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和配置新机制还远未形成。三是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水平仍亟待提高。四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有待创新。”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为促进优质数字资源有效共享、加快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意见》将着力解决好以下重点难题: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重硬件建设轻资源服务。平台重复建设,用户多头注册空间,互联互通不够深入。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服务机制不健全。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资源目录繁杂,增加了资源共享的难度和开发维护成本,降低了用户体验和资源服务效率。
——对教育教学支持不到位。空间、资源与平台的关系没有厘清,运营责任不够明确,资源供给信息不够透明,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供优质资源的巨大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该负责人表示,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调整资源配置作为根本措施,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记者 余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