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贵勇) “将汉字作为一种符号来进行机械化学习,实则舍弃了汉字的文化基因。科学的做法是采取‘字课’的形式,将汉字作为一种综合课程来学习,借助当下更便利的条件、更具象化的技术、更多元的教学手段,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更好学习汉字。”4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华字课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汉字溯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所长齐元涛,与来自汉字学、书法、儿童教育、课程开发等各个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将汉字溯源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
会上,中华字课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新书《汉字魔方》。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李开龙介绍,该书是“中华字课”系列汉字启蒙课程的一部分,是一套儿童汉字文化丛书,其中包含了汉字的字形、流变、释义、故事、古诗和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帮助儿童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理清字族之间的关联和逻辑,积淀丰厚的文化素养,为儿童未来学习奠定基础。该书作者分别为李英、张晓清,他们在汉字儿童教育领域深耕多年,颇有造诣。该书还是一套融媒体图书,除了常规内容,还附有汉字动画、汉字歌谣等音频,用多种学习方式表现汉字的溯源和流变过程。
与会专家在会上分别发表了对汉字学习的看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家王圣玉指出,汉字本身有符号化、排列组合的一面,这决定了它能促进左脑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汉字又有图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面,能促进右脑的感性思维,因而学习汉字不仅仅是学习汉字,还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在汉字课程建设环节,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副理事长王鹏伟表示,应充分重视汉字教育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将“基于汉字的学习”作为一种人文综合学习的新方式。来自景山学校的周群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小教师刘叶翎分享了自己在汉字溯源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子辉老师也对小学汉字教育的实践发表了独到见解,提出了可行方案。
据悉,中华字课研究院与深圳城市学院课程与评价改革研究院启动合作,将联合北京景山学校、深圳黄浦小学、田心小学、南湾学校,共同发起“基于汉字的学习”全国教育实践联盟,在中小学进行灵活多样的汉字学习实践。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华字课研究院院长常耀华主持研讨会。孟子书院研究员殷延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张明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华建光也分别阐释了字课教育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