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9月26日讯(记者 陈洋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山东教育70年来的巨变是咋做到的?9月26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作出了解答。
(山师附小一年级学生正在上课 王文彬 摄)
聚焦:
山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97% 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山东教育7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 201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2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89%。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普及化水平均保持高位,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迅速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此后,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其间也遭受过严重挫折,走过光辉而曲折的历程,但整体而言,山东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匮乏,“没学上”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山东教育遵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科教兴鲁”的战略方针,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其间,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得到有效扩展,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温饱型”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有学上”在山东得以普遍实现。
多年来,山东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惠民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山东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迈向一体化均衡发展,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截至 201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普通小学9674所,普通初中3051所,普通高中6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398所,特殊教育学校 149所,幼儿园20231所,在校生总数1,834万多人,教职工近120万人,办学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改善教育民生:
6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失
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有效破解
教育是民生之首。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教育民生大幅改善。
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山东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累计投资300余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万余所,新增学位200多万个,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比2012年数据,全省幼儿园由17530所增加至20231所,增长15.4%;在园幼儿由251.86万名增加至307.55万名,增长22.1%,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67.3%提高至89.24%,实现了由“幼儿托管”向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转变。
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基础较为薄弱,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1949年,全省仅有普通初中66所,在校生3.89万人;小学2.74万所,在校生19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2018年,全省中小学布局趋于优化,小学教育在校生增长到725.97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76倍;初中教育在校生增长到345.72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8.87倍。
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得到有效破解。山东省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等。其中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5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7183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需要改造、维修的破旧校舍和危险房屋占50%以上,目前已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要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2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37所,新增学位270多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由2014学年度的19.77%降至6.69%,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教育弱势群体得到全方位关爱。山东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公费教育,初步构建起医教、康教结合的服务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得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得到基本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2%。
教育综合改革这样改: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招录机制,山东的学校课堂发生了大变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招生录取机制、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优化教师管理及培养培训、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构建社会监督体系等方面,系统设计,部门联动,市域统筹,整体推进,出台了20余个配套文件,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全面提质增效。实施基础教育“十大行动计划”,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全面推开,高中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稳健起步,初步构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山东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建立起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全省职业教育开设专业600多个、专业点6000多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全省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近6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2016年,山东省率先启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搭建起山东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框架。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科教融合发展,整合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筹建康复大学。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46个,6所高校进入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前100名,21所高校的7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8.3%。
多投钱、多招老师
山东一年教育经费投了2634多亿 三年招进12万新老师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山东省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在中小学教师编制和补充、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高校人员控制总量和岗位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绩。
记者获悉,近3年,全省新增教师12.87万人,较好地解决了师资短缺难题。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累计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4.84万人次,城乡师资配置得到优化。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省16市全部完成校长职级认定和聘任工作,初步建立起以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体制。
另外,还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大幅度提高教师职称岗位比例,各项惠师政策逐步落实。深化高校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按生员比计算岗位总量,实行动态调整,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全省高校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达到835人,相比2012年增加了约2.6倍。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经费保障体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2018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634.93亿元,比2012年的1667.62亿元,增加967.31亿元,增长58.0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2169.87亿元,比2012年的1406.48亿元,增加763.39亿元,增长54.28%。
山东学生资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资助制度体系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再到全覆盖的发展历程,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健全、资助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助工作内涵不断丰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生资助基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2012年以来,山东省学生资助财政投入资金累计318.8亿元,资助学生(幼儿)累计12309人次。年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34.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7亿元,增长了60.3%;年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1032万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1169万人次,增长了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