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委教育工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铸魂育人质量。
一是以守正创新打造最受欢迎的“思政金课”。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抢占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创新“讲课+讲座”“互联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新模式,采取启发式、对话式、案例式、探究式、议题式教学方法,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重构思政课授课模式,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利用“学习强国”APP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每一门课程都蕴含思政教育资源,每一门课程都负有思政的使命和责任,全面梳理各学科“思政元素”,列入课程教学大纲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奎文区通过数字长征、诗吟长征、歌唱长征等多学科融合教学,让课堂育人“活起来”。潍坊市实验学校发挥党团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势,30多位党员教师带头开发了14个实践基地思政课程主题,思政教育融入实践体验、更加生活化。
二是以红色薪传擦亮思政教育鲜明底色。挖掘红色教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作为师生思政教育的“必须课程”。深入实施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三红工程”,推动党史国史进校园、红色教育进课堂、“五老”志愿者进学校、师生全员进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进家庭等活动,开发“红色”校本课程320余册、革命先烈微视频560余个,建立以红色资源、传统文化等为主的研学基地89余处,实现了爱党爱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强化红色阵地建设,规范“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等仪式教育,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红色教育,抓好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等多种途径进行红色文化宣传,丰富红色精神供给。大中小学校与区域内41处红色教育基地共建共享,作为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现场教学后,组织编演了《谁主沉浮》,成就了一次自我的思政教育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做实节庆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好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文艺展演、作品征集、家校和师生同庆等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以疫情防控注入思政教育“源头活水”。将全民战“疫”作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在讲好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陆续推出了高校“十大思政课教师”话战“疫”、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思政课教师开学“第一讲”、师生同上“思政大课”共话使命担当、等系列活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化身主播讲思政,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十讲精彩思政课视频,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立专栏,全力讲好战“疫”思政课。在讲好典型故事中弘扬中国精神,推出“精神的力量”、“90后”党员战“疫”榜样、“清明祭英烈—英烈我来说”“我心中的疫情感动人物”评选、“画”说战“疫”等系列活动,潍医附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季宏志为全市“发现榜样”典型。在一线战“疫”中强化实践育人,学校党组织纷纷成立“青年突击队”,党员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在当地开展爱心捐献、支医支教、导医咨询、重点帮扶、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在战“疫”中激发升华、向阳拔节,潍坊一中、潍坊广文中学学生自发捐款24.67万元、30.76万元,潍坊一中学子匿名为防控医护人员送热饮成为佳话。
四是以提质培优锻造思政铸魂育人关键力量。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召开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培训会,研究制定了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建立了与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绩效激励等挂钩的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完善思政课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配备每月调度机制,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配齐配强。坚持以评促学、以赛促学,开展思政十大亮点项目、十大品牌课程、十佳思政课教师和十佳辅导员“四个十”评选,认定10名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探索建立思政教师层级发展引领机制,利用3-5年时间,遴选百位青年思政课教师领军人才,建设百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市级优秀思政课教师专项表扬,努力打造思政教师品牌。建立思政课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创建思政课青年党员教师先锋岗,开展结对式、传帮带培训;在党校开设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推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提升”。强化全员育人,建立学校党组织及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听1节思政课、每学期至少讲1次思政课制度,组织评选“学校领导干部思政铸魂育人示范课”;聘请“两代表一委员”、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及“五老”等担任兼职思政教师,增强思政教育的社会力量。建立市委常委联系高校和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11名市委常委与高校师生“面对面”,宣讲新时代新思想新变化,给师生上了一堂精彩、接地气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