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2月2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调查山东多地中小学,发现不少学校已对手机进校园进行严格管理,为避免孩子沉迷手机,许多学校布置作业也更注重传统的“记录本”模式。
禁带手机后,学生如何与家长联系?记者调查发现,山东不少学校建设立了公话亭、智慧班牌等方便学生与家长沟通,济南还创新性地开设了“养机场”,让家长和孩子放下手机,共同读书、运动,促进亲子关系。
调查:山东多地学校早已禁止手机入校
“妈妈,我们下课了!”2月2日下午5点多,在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公共固话机前,许多学生正在给家长打电话。
记者了解到,从新生入学报到前,学校就将明文规定发到了学生手中——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我们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也明确提到,无特殊情况,孩子们不能携带手机入校。”该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晶表示。
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正在给家人打电话
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为学生单独设置的电话亭
在济南育英中学,禁止带手机入校的规定也已实行多年。
“育英的孩子们都比较自觉,多年来没有学生带手机进校的情况。”该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按照学校惯例,学生们在初一进入学校那天起,就不能带手机入校了。
“我们学校通过家长会、书面通知等多种方式告诉过孩子不能带手机入校园,这次寒假放假前,我们又一次跟家长强调,减少孩子使用手机频率,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济南市宝华小学老师周国栋介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禁止手机进校园的不仅是济南,山东多地的学校都曾向学生发过此规定。其实在教育部出台《通知》之前,早在2018年底,山东就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发现学生将上述个人电子产品带入学校的,实行统一保管。”
“我们学校仅有一名学生带手机入校,因为那个孩子低血糖,带着手机方便和家长联系。”潍坊市一小学班主任李芳告诉记者,该校要求学生无特殊情况不带手机进校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让家长帮忙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但上课时老师会要求将手机收起来,不得影响听课。
“我觉得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是非常对的,首先孩子们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尤其小学阶段,上课根本用不到手机。而且智能手机品牌众多,动辄上千元,带手机容易引起孩子们彼此攀比心理,无端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李芳表示,带手机进校很容易令孩子心里时刻关注手机,影响孩子听课。
“如今智能手机功能五花八门,不仅能打电话,还能上网、游戏、社交等,有的学生自控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有的学生甚至从手机上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聊城一名初中班主任王老师表示,如今很多成年人都迷恋玩手机,要想让自控力不足的青少年在校园免受手机影响,最好办法就是不带手机进校。
记者注意到,在媒体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支持幼儿园和中小学禁带手机,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83.5%的人是幼儿园或中小学学生家长。
进展:布置作业重回传统“记录本”模式
“我家孩子有时借口写作业要用手机,实际是拿家长手机玩游戏。”济南市中区一位三年级家长李女士表示,有一次孩子以写作业名义拿走她的手机,半个小时以后她过去一看,孩子竟在玩手机赛车游戏。
“我后来找老师核实,老师说根本没布置手机作业。”李女士生气地说,老师告诉她,为了保护孩子们视力,也为了防止孩子回家借作业名义玩手机,学校早就取消了需要手机完成的作业。
记者注意到,针对全国众多家长关注的”手机布置作业”的问题,教育部此次《通知》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济南,多所学校老师表示,除有统一要求的安全平台或素质评价等内容外,日常作业均由学生自己手写记录。
“我们几乎不用手机布置作业,而是要求学生用小本子记作业。”潍坊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王欣告诉记者,按照政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学校三年级以上都是要求学生用专门的作业本来记作业。
“小学的知识很简单,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很明白,完全不需要回去用手机搜答案。”王欣表示,用小本子记作业有个好处,锻炼孩子专注力,省得孩子老觉得作业会发到手机上,而养成不听老师讲话的不良习惯。
聊城一位老师透露,多年前确实有部分学校老师出现过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者布置让学生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完成作业的情况。“后来老师和家长都发现这样弊大于利,容易使孩子沉迷手机,对视力也不好,就慢慢减少了这种方式。”这位老师透露,减少手机作业,家长和学生都减轻了负担。
记者注意到,不少教育专家也发表了对手机进校园的看法。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存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并把使用电子产品视为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的情况,结果是一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教室,一边是严重依赖电子产品教学。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教室,要关注的是学校教学(包括布置家庭作业)怎么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他建议,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习惯,家长必须履行监护职责,起到监护、引导作用。
矛盾:那些“带手机”引发的亲子冲突故事
“学校不让带手机,但还是有学生想偷偷带。”济南一位小学老师向记者透露,在刚刚过去的去年11月份,学校一名五年级男生就因尝试偷带手机去学校,还没出家门就被母亲发现并打了一巴掌。后来在老师的调解下,亲子关系才有所缓和。
记者查询近年来新闻发现,因学生带手机入校而产生的亲子冲突和师生矛盾也时有发生。
2020年9月28日,陕西一高二学生因课上玩手机被退学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后来经过教育局协调学校、家长和学生,学校决定收回退学处分,该生回家反思几天后,回校继续上课。
记者注意到,2017年,陕西一名高二女生上课玩手机被叫家长,母亲当众用钳子夹碎手机。
“成绩不行还特别爱玩手机,上初中时我就把她一部iPad摔坏了。”家长陈女士说,因为学校禁止带手机,所以自己对女儿也管得很严。可是前不久,她却发现女儿又买了一部手机,“是用她攒的零花钱偷偷买的。”
“手机是当下导致学生与家长和教师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甚至会成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燃’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向媒体解读关于手机的新政策时提醒,在手机使用管理方面,学校和老师要有制度、有规则,并严格执行,也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包容度,讲究批评教育艺术,不能简单粗暴地制订和选择惩罚措施,比如砸、摔学生手机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很可能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可以采取比较柔和的措施,比如积分制,即积够一定的正向分数就可以获得奖励,或者积够一定的反向分数就要接受相应的处罚,但要注意相关处罚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和自尊。”王殿军建议。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并不是一刀切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学校和家长更应该做的,是更科学的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在合理的范围和合理的时间有度的使用手机。”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晶认为,孩子们生在这个智能时代,完全不接触手机也是不现实的,合理的疏导才是正确方向。
措施:学校设公话亭、电子班牌,家里设“养机场”
“禁止带手机进校园,孩子们怎么和家长联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山东多地多所学校,“手机禁入校园”并非仅仅一禁了之,教育部门和学校为帮助在校学生和家长畅通联络渠道,采用了多种方法。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宿舍楼中每一层都有公共电话,宿舍外也有公用电话。
“我们学校的所有办公电话,也都免费向孩子们开放。从早上7:00-晚上10:30,学生可以自由使用老师办公室电话。”该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晶介绍,如果孩子有急事联系家长,所有老师也会随时为孩子提供帮助。
“我们还设置了智慧电子班牌,支持家校互动,孩子们在校可以通过电子班牌与家长进行留言及信息互动。”陈晶介绍,学校在打造智慧校园的过程中,也贴心的为孩子和家长留出了联系渠道。
济南育英中学一位老师介绍,该校为了学生和家长联系方便,也设置了专门的插卡电话机。另外,老师们的手机也保持畅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有急事的话,老师也会第一时间帮助联系家长。
记者调查发现,山东多地学校都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除了关注孩子们的在校使用手机情况,多地还注重引导家长在课后科学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济南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创造出了“养机场”等不少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的新方法。
“我们建起了养机场,孩子放学后,家长把手机收起来,多陪伴孩子。”记者从济南高新区春晖小学了解到,在学校引导下,每天家长与孩子们协商好专属的亲子互动时间,把手机放进“养机场”,除了必要的电话,家长不再心心念念的恋着手机,而是变成了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做家务、锻炼身体……
济南家长将手机放在“养机场”,抽出更多时间亲子阅读
记者注意到,这不是一所学校的独创,而是济南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含中职)、幼儿园中开展的一项生活德育家庭实践行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们建起“养机场”、力行“众厨芳”、潜心“上书房”。
“养机场”指的是,针对眼下许多家庭和个人刷手机、离不开手机的过度依赖现象。倡导全家人共同设计制作存放手机的固定场所,并商定每天同一时段全部将手机放进“养机场”,手机存放期间,家人可共处、可独处,做一些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起始阶段时长至少1小时。每个家庭可根据实施情况,共同约定延长手机存放时间。
“众厨芳”“上书房”则是建议全家人一起做饭,一起用餐,一起读书。
“生活德育主张‘在生活中、为了生活和高于生活’,希望家长们不要说教,重在行动。”济南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方法仅是建议,并不搞强迫性要求,不增加家长负担,希望在家长深刻认同的基础上,让更多地家庭去改变。
他山之石:如何把孩子们从手机中“夺”出来?
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夺回来?这显然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记者查询发现,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
在澳大利亚,2019年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公立小学实施手机禁令,以减少网络欺凌和学生不必要的分心。该州公立中学可以选择在该禁令颁布时加入,也可以自行决定允许手机使用的程度。
2019年1月,意大利多名官员也向国家议会正式提出中小学校园禁止携带手机议案。虽然这份议案目前处于议会讨论和征求意见阶段,但罗马市马西莫高中已经自立校规,明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据媒体报道,同样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还有法国,2018年9月秋季学期起,法国禁止3岁至15岁的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该禁令涉及法国50000余所小学、7000余所初中、约1000万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校时,无论课堂还是课外活动,均不得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有上网功能的通信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有特殊情况。
除此之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对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行了严格控制。
有媒体报道指出,青少年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外部力量的引导与保护。在本质上,“手机禁入课堂”与保护青少年的其他法律法规一样,是在试图通过刚性规则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让课堂回归传道受业的本真,涵养起孩子对知识的敬畏。
有教育专家指出,要想让青少年远离手机,学校和家长应该首先弄清“手机对这个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等问题。
”现在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简单地用没收、摔手机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便增加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应想更多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远离手机,如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