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君成
▲多抓鱼书店门面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希望给读者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多抓鱼书店试营业期间,读者反应热烈,这给了“多抓鱼”继续经营下去的信心。
多抓鱼 供图
思凡觉得读者进入“多抓鱼”的线下书店,有一种“寻宝”的冲动,这激励他们不断前来,提高复购率。
一提到二手书交易平台,现在很多读者马上就会想到“多抓鱼”。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线上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在很短时间内虏获了不少爱书人的心。
随着线上二手图书交易量的逐渐攀升,业内和读者也开始关注“多抓鱼”的下一步行动。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它的下一步并不是放在线上,而是放在了线下——“多抓鱼”开书店了。
“多抓鱼”的第一家实体书店于2019年10月底在北京大望路开业。经过两个半月的试营业和两个月疫情影响下的被迫关店,4月1日,多抓鱼书店又与读者见面了。对于它的未来,不少业内人士持怀疑态度,因为在实体书店面临困境的今天,贸然进入并非良策。而面对质疑,“多抓鱼”却相信自己这次的判断。
实体书店始终是有需求的
多抓鱼书店是整体以二手书为主的店铺,复古风的空间设计给读者带来了温暖的感觉。多抓鱼书店店长思凡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开实体书店,“多抓鱼”筹谋已久。
“大概是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有了开实体店的想法。在线上售卖中我们发现,有些书因为比较冷门,知道的人很少,信息也缺失,就很难被检索到或者得到足够高的权重推荐,但这些书其实质量很棒,你没有摸到它的时候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思凡说道。
在思凡看来,实体书店是个很好的随机发现一本书的场景,比起线上以知名度定输赢的规律,线下读者更可以调用自己的感官,直接通过书名装帧和内容去遇见一本书。
不过在调研过程中,思凡与她的团队听到最多的就是质疑声,很多人认为“实体书店不赚钱,顾客来了只买不看”。然而,她们没有气馁,相信实体书店一定有它的价值,于是通过一次“快闪书店”小规模地进行了测试。
在2018年10月“多抓鱼”举办的“快闪书店”活动中,有3000个顾客到书店中,在6天里买走了近2万本书。至今思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有些激动:“大家一进到书店,就拿着一个小筐一头扎进去。非常认真地选书,很少聊天或拍照,最后开心地抱着一摞书离开。通过这次‘快闪书店’活动,我们觉得开一家价格便宜且品类丰富的二手书店是可行的。”
对实体经营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对图书这样单本毛利很低的商品来说,书店的租金就要更低。思凡前前后后看中了很多地方,都是因为租金贵没能承租。“我们在选址上综合考量了交通、人流客群、房屋改造申请报批、停车等因素之后发现一个事实,在一个好的位置上开店,没有知名度很难拿到一个有价格优势的租金。”
最终,“多抓鱼”定下了大望路这个地址。不过对思凡来说,遗憾还是有的:“其实我们的书店位置并不是特别有利,开在一个距离地铁站比较远的产业园区,整个园区都没有自然人流。”
然而,靠着口口相传和用户的自发推荐,多抓鱼书店在试运营期间就变成了“大众点评”朝阳区人气第一名的书店。
优质选品助力书店“落地”
当被问到“多抓鱼”开设实体书店优势的时候,思凡给出的回答是“‘多抓鱼’拥有更大、质量更好的选书池”。
和其他书店不同的是,多抓鱼书店的书是二手书,是全国各地的用户卖给他们的,所以种类很丰富,甚至有不少绝版书。另外,“多抓鱼”还通过机器算法学习甄别书的质量,判断它们是否值得在二手市场流转。这决定了什么样的书收,什么样的书不收。思凡认为,“多抓鱼”在选品上的优势决定了它旗下实体书店的未来。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多抓鱼”将其线上长尾的好书,都放到实体店来卖,销量很是不错,因为售出率很高,所以每两个月,整个书店的书会全部更换一遍,也给读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另外一点,思凡觉得读者进入“多抓鱼”的线下书店,有一种“寻宝”的冲动,这激励他们不断前来,提高复购率。对此,思凡表示,在实体店的图书中,有一部分是非常小众的书籍,它们可能无法在“多抓鱼”线上商店、图书电商得到充分的曝光,或是即使有曝光,作者、出版社不是那么有名,也不会卖得很好。“但是你来到一家书店翻到它,也许就会有不期而遇、邂逅了新朋友的感觉,这就是这家书店选品带来的认知拓展。”
想通了这个,思凡认为“多抓鱼”线下书店一定行得通。一方面线上线下同价,线上的价格竞争力可以原原本本地复制到线下,另一方面,“多抓鱼”线下书店在商品的独特性上很明显,长尾书籍的范围更广。
实体书店的未来在于生态
“多抓鱼”实体书店试营业期间表现良好,当整个团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疫情让工作陷入了停摆。和所有实体书店一样,困难来自过去两个月的停摆带来的租金压力。对实体书店来说,不营业等于没有收入。“书店又重新开门了,收入会逐步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但要消化掉那两个月停摆带来的损失,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者是来自政府对实体书店的补贴支持。”思凡有些无奈地说。
在思凡看来,当下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的原因在于,书籍是标准商品,也不算稀缺,标准商品价低者赢是客观的经济规律。而这中间稀缺的是对于标准商品的选品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实体书店却没有获得利润。“能够随时翻阅的书架,和只存在于网页里的封面标题,完全是两回事。”她说。
由于实体书店因体量的关系常常拿不到比大型电商更低的折扣,导致消费者的行为常常就是“在实体店种草,去电商下单”。最近,“多抓鱼”策划了“小绿袋书籍循环计划”,消费者在“多抓鱼”合作实体店买书阅读后,装进“多抓鱼”小绿袋里卖回“多抓鱼”,能卖更多的钱,相当于花了更少的钱看到了新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那些因为价格而只看不买的消费者下单,帮助更多的实体书店。”
对于未来,思凡希望“多抓鱼”的实体书店售卖的商品能更加丰富,不仅仅是书。
“我们希望用健康的经营、惠及所有人的商业模式,让循环理念深入人心。希望未来能把‘多抓鱼’循环商店开遍中国,让每个人都直观地体会到循环商品的好处。我们长远的理想,就从眼下这家小小的商铺开始吧。”思凡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