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增值服务 新闻中心 图书商城 名师解惑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在线
作业减负!山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对总量、完成时长提出明确要求
2021-09-30 20:18:08 阅读: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坚决扭转学校作业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把握作业总量

全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

通知提出,要把握作业总量,落实管理责任,优化统筹流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每天书面作业量按照不超过上学日的两倍控制。

加强作业指导。切实提高作业质量,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全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基础作业应紧扣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把握好重点和难点,重在巩固知识;弹性作业应注重探究性、实践性,重在灵活运用。支持教师建立“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结合学科特点,倡导推广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性作业和过程性作业。语文、外语等学科布置以提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主的作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布置综合性、探究性为主的作业,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布置开放性、问题情境应对为主的作业,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布置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艺术作品欣赏和创作等为主的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压缩作业时间。

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内容,作为学校学科教研、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经常性组织作业设计交流研讨,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培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作业整体水平。

此外,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各地广泛开展优秀作业案例征集遴选,建立优秀作业资源库,支持学校提高作业质量。优质作业资源重点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放共享。

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通知要求,要确定责任主体,建立校内为主、家校协同、分工明确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或教务处主任为分管责任人,年级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具体责任人,学校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

年级主任应联合各学科组组长根据课程方案和教学实际,统筹协调,合理确定一定时期内各学科作业总量和比例结构,并在每周学科作业计划中落实到位。

学科组长要会同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具体学情科学设置作业;要根据作业难易、不同学生学习差异,通过集体研究,合理预估每项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明确一周学科作业总量,形成每周学科作业计划。

学科教师按照工作要求按时提交学科每周作业清单,主要包括每天作业内容、作业预估时长、作业要求等。班主任对各科作业进行汇总统筹平衡,形成每日作业清单。对作业总时长超时的,协调相关学科教师减少作业量,压缩时长,控制总量。班主任在协调每日作业总量控制中发生争议的,由年级主任统筹协调安排。

教学副校长或教务处主任牵头每月对各年级、各学科、各班级作业布置情况、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对作业设计不合理、超量超时等情况及时调整纠正。鼓励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监测、分析学生作业情况。

同时,细化责任分工。校长对学校作业负担减轻情况承担主要责任,定期召开校务会研究作业统筹及实施情况;教学副校长或教务处主任负责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并对作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年级主任负责统筹各学科作业,做好总量协调,优化作业结构;学科组长要根据课程方案和教学实际,统筹每周学科作业总量;班主任要汇总本班作业,做好每日作业总量平衡;家长委员会成员有序参与,配合学校做好作业管理。以上责任主体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优化。

加强家校协同

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

通知提出,学校要建立作业总量和质量监测机制,定期统计和分析各年级作业的质量、数量、批改及反馈情况;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每日公示班级作业清单;建立作业管理教师承诺制度,引导教师践行承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作业问题反馈机制,公布作业管理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问题反映渠道,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家委会代表等担任学校作业管理监督员,监督学校制度执行。

采取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宣传“双减”精神和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引导家长丰富孩子课余生活,配合学校落实减负任务,形成育人合力。个别学生经努力仍不能完成作业影响睡眠的,可实行家长签字免做作业制度,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作业统筹管理方式,深入挖掘提炼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召开现场交流会、印发工作案例、媒体集中报道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示范引领,供各地学习借鉴。

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各地要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通过“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对学校作业统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作业严重超时超量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督导部门要将作业管理作为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的重要内容,及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对作业管理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地区和学校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为什么要进行作业统筹管理?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生减负“30条”,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的要求;今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了10条作业管理要求;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专门就强化作业统筹管理提出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精神,切实把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落地落实,有效解决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作业统筹管理通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让作业功能回归到诊断学情、巩固知识、反馈教学的本源。

作业统筹管理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首先,在作业总量方面。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书面作业量按照不超过上学日的两倍控制。其次,在作业质量方面。要通过设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类型、加强作业教研、共享优质资源等,全面提高作业质量。最后,在作业指导方面。在校内,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教师有义务去辅导,帮助答疑解惑,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一是突出全流程设计。细致分析作业布置的各个环节,设计了年级总量控制、学科合理设计、班级每日会商、学校跟踪反馈的作业统筹管理流程,实现了作业总量控制的闭环管理。

二是突出责任到人。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主体,赋予年级主任、学科组长和班主任更多的管理职责。

三是突出可操作性。《作业统筹管理通知》提出,“在协调每日作业总量控制中发生争议的,由年级主任统筹协调安排”“责任主体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等,突出了可操作性,便于各地各校在工作中落实。

“减量”会不会带来“减质”?

“减量”减的是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作业,减量之后,作业非但不能减质,而是要更加突出作业的针对性、科学性,提高教育质量。《作业统筹管理通知》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科学精准设计作业;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让书面作业与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有机结合;加强作业教研,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通过开展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建立优秀作业资源库等方式,提高作业质量。出台《作业统筹管理通知》就是要求和引导学校、教研部门和教师,及时总结反思、勇于探索尝试、不断改革创新,最终实现既减负又增效这一工作目标。

如何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一是强调“制度建设”。要求各地各校建立作业总量和质量监测机制、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管理教师承诺制度等,狠抓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落实。

二是强调“工作监督”。要求各地各校畅通作业管理问题反映渠道,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家委会代表等担任学校作业管理监督员,监督学校制度执行。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对学校作业统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坚决查处作业超时超量行为。

三是强调“督导考评”。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并与评先评优挂钩,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作为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的重要内容。对作业管理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地区和学校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强调“家校协同”。各地各校要采取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宣传“双减”精神和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引导家长丰富孩子课余生活,配合学校落实减负任务,形成育人合力。

来源:齐鲁晚报